衣白褂破楼兰,人间无恙山河安
——徐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0届毕业生袁璐
病毒从武汉到全国,强有力的支援从全国到武汉。我们正在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一步步瓦解病毒的攻势。
前言
鲁迅曾说有一分热,发一分光,就如萤火一般,也可以在黑暗里发一点光,不必等候炬火。袁璐是徐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2010届毕业生,也是武汉协和医院的一名一线抗疫护士,她为我们讲述了疫情一线发生的故事。
救援心切,白衣请愿
在武汉工作十年,今年不用值班,我本打算结束繁忙的工作后回老家陪父母过春节,没想到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疫彻底改变了无数人的生活轨迹。我在武汉封城之前就接到护理部的通知,所有人员不能离汉,随时待命。
2020年2月初,已经在家留守大半个月的我有些失落。与此同时,武汉的疫情已经进展到最危急的时刻:肆虐的病毒和如潮的病人让医疗系统接近崩溃边缘;每天都有医务人员倒下,确诊人数只增不减。大学同学群里已经陆续有同学来武汉支援了,而我这个在武汉工作的人还没有上前线。虽然这段时间也作为志愿者在医院的捐赠办联系和登记爱心物资,值科室的班,但心里总有个声音在呐喊:我想上前线!
很快到了同事换岗的日子,需要准备下一批人员名单,这次护士长让自愿报名,我毫不犹豫的报名了。看着孩子虽然有许多不舍,但我知道前线更需要我!
情势严峻,无悔启程
2月12日我在工作群收到护士长信息,14日早上9点到武汉协和医院西院广场集合。这是武汉市第三批收治发热病人的定点医院,一月底二月初,医院先后迎来了北京、黑龙江、广东等15支省市驰援医疗队,共开辟了15个普通病区,1个孕产妇病区和1个ICU重症病区。
集合完毕后要安排住宿和科室,我被分到了ICU。西院作为定点医院本来就是收治危、重患者,可想而知ICU的患者病情是更加危重。因为我原来不是ICU科室的,对ICU操作流程都不是很熟悉,所以心理上还是挺焦虑的。
首次进舱,挑战重重
2月14日上午我把住宿收拾好,匆匆吃了个午饭就去ICU报道了。护士长询问了一些基本情况后,安排了一个感控经验丰富的老师教我们穿脱隔离衣,然后带我们进舱熟悉情况。
所有医护人员要严格遵守防护物品穿脱流程,并按清洁区-缓冲区-污染区的移动路线入舱(出舱则相反)。清洁区的墙上都贴上了穿戴防护用品的顺序,之前也看过无数的视频,但自己穿的时候还是莫名的紧张与忐忑。事实证明穿脱防护服的难度可能真的像宇航员一样不容易,第一次耗时半小时才完成:防护服外套隔离衣,N95口罩贴着外科口罩,护目镜包裹整个眼眶,两层手套,两层鞋套,最后戴上面屏。当这些全部穿戴完毕,我仿佛被隔绝在真实世界的时空之外,看不真切也听不太清,只感受到无边的闷热和焦躁。
ICU一共20张床位,患者全部由呼吸机控制呼吸,有几个患者还在接受血液净化治疗,还有位患者用上了ECMO。每个床位旁边都是各种仪器:输液泵、微量泵、营养泵、呼吸机和监护仪......时不时的听到各种仪器的报警声,护士们也都在各自开展自己的治疗,互相看不清面容。有几位老师的护目镜已经有很多雾水,所以在核对医嘱的时候特别吃力,为了防止出错,又让旁边的老师再次帮忙核对。
通过背后写的名字我才知道,ICU的医疗团队由广东钟南山院士的团队和西院ICU原科室的医疗团队组成,想想自己今后要和钟南山院士的医疗队一起工作还有点莫名的激动。熟悉了ICU舱内的布局,物品摆放,操作流程和各个班次的工作职责后,我的护目镜也开始起雾了,比起雾更难受的是后面的绑带把头勒的很痛。这时我意识到,今后很大的一个挑战就是穿上这几层防护服给人带来的不适感,平时一个简单的操作现在都有很大的困难。
出舱时我脱下防护服,发现衣裤已经湿透,额头也印有深深的“紧箍咒”,密不透气的防护让每个人都呼吸困难,视线受阻,汗流浃背。
生命陨落,内心煎熬
殡仪馆的寿衣在阳光下泛着明亮的光,温暖的午后却莫名的寒冷。2月18日是我在ICU的第四天,心情低落到了极点,这几天每天都有生命逝去。我们拼命,我们用尽所有办法,但新冠肺炎危重患者仍像流星一般,悄然陨落。
前一天还有意识握紧我双手的老爹爹,今天走了;昨天听了我们加油的话眼角悄悄流眼泪的女患者,也走了……每个病逝的患者身后不止是破碎的家庭,还有医护人员破碎的心。只有待在ICU才能体会新冠肺炎发展到危重症时的可怕,这种进展极为凶猛的瘟疫,可以迅速打击患者的心肺功能。患者前几日还意识清楚、说话顺畅,几天后就陷入昏迷,满肺渗出成白肺。同时,肺动脉高压传导到心脏,严重影响循环供血。
这些悲恸我在白天高强度的工作下无暇顾及,但在夜深人静时,却扑面袭来。灵与肉撕裂着,让人滑向抑郁的深渊。
疫情得缓,胜利将临
经历过悲恸之后必将迎来胜利,2月20日ICU迎来第一例患者成功拔管!
还记得那天上午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微笑,心里欢呼雀跃着,这些天的辛苦与努力都得到了回报,大家的信心似乎又都回来了。
确实,后面成功拔管的患者也由1例增加到2例、3例、4例......甚至后面记不清多少例了,慢慢的开始有患者从ICU的病房转回到普通病房。
结束语
人可以逆行,时光永远不可能逆行。珍惜逝去的每一分每一秒,会迎来越来越美丽的清晨。医院如同一个生死场,疫情之下,普普通通的人来来往往,离合悲欢不停上演。他们大都寂寂无名,去留无声,但各自为了活着,更好地活着,坚持着,努力着……
春已至,花已开;愿山河无恙,人间皆安。
图一:第一次进舱前和同事合影 图二 ICU病房一角 图三 ICU第一例患者成功拔管 图四 给无创呼吸机患者加油
图五 ICU患者转回普通病房(1) 图六 ICU患者转回普通病房(2)
(该材料已在 徐州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团委 微信公众号上推送)